來源:人民健康
很多朋友都有失眠的困擾,但也會擔心安眠藥的藥物副作用,或者是擔心藥物成癮的問題,寄希望于通過中藥、食療、褪黑素等方式改善睡眠。
其實三者有著本質區別,尤其對長期失眠患者而言,選對方法才能擺脫 “越治越難眠” 的困境。
能助眠的飲食真的存在嗎?
酸棗仁是經典的食補要方,有養心、安神的作用?,F代醫學也證明酸棗仁中的部分有效成分可以調節神經遞質水平,抑制中樞神經興奮性,為睡眠創造條件。
此外也有許多朋友會在睡前喝一杯熱牛奶,感覺喝完牛奶之后睡得香,也是一種通過“食療”助眠的方法。
不過酸棗仁的助眠作用仍然缺乏大規模的臨床研究證實,熱牛奶中的色氨酸雖能參與褪黑素合成,但一杯牛奶的含量遠不足以達到助眠劑量。
另外,還有許多患者會服用褪黑素,盡管褪黑素是一種與晝夜節律強相關的激素,但臨床研究顯示,褪黑素實際上只對褪黑素缺乏人群、調時差人群的失眠有實際的臨床作用。
那很多朋友就要問了,為什么我覺得吃了酸棗仁、喝了牛奶、服了褪黑素就確實能幫我改善睡眠呢?這是因為嘗試失眠治療的行為實打實改變了對失眠問題的負面認知,為我們自己施加了“我可以睡好”的心理安慰,這種安慰作用雖然不一定有實際藥用,但也很重要!
失眠是一種與心理作用強相關的疾病,在臨床研究中,給失眠患者服用完全不含藥物成分的淀粉片,并暗示其可能改善失眠,也能觀察到明確的失眠改善效果。
不過如果是每周失眠超 3 次、持續 3 個月以上的長期失眠患者,想光靠非藥物干預的方式調節睡眠非常困難,抗拒用藥只會延誤病情,導致白天的正常工作、學習、生活受到影響,該用藥時就得用藥。
長期失眠不要“諱疾忌醫”
慢性失眠本質是大腦覺醒機制異常,屬于需要醫學干預的疾病。在中國的臨床治療中,常用的助眠藥物根據靶點區分可以分為兩類,分別是經典的GABA受體激動劑(唑侖類、西泮類等等),大多數傳統安眠藥都屬于此類;以及今年新上市的食欲素受體拮抗劑(萊博雷生為代表的雷生類藥物)。
GABA受體激動劑通過激活能夠抑制神經活動的神經遞質發揮作用,能幫助入睡,且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安全性可控,不過人體是會自動調節神經遞質的,如果長期使用會產生藥物依賴,可能晚上不吃藥就睡不著覺了;或者可能發生藥物耐受,就是吃原先的劑量療效不理想了,得加量。
現代助眠藥物已迭代升級了數十年,我們對于睡眠的認知也越來越深刻。近些年才誕生的雷生類藥物已經不再抑制主要神經中樞,而是抑制與睡眠直接相關的“覺醒”中樞——食欲素受體。(食欲素受體雖然名叫食欲素,但對食欲沒有直接影響,早期動物研究觀察到激活食欲素受體會讓動物食量增加,但這實際上是動物清醒時間增加后的“副作用”。)
此類受體只與“保持清醒”強相關,對于其它的生理功能影響極少,所以能在針對性改善睡眠結構的同時,達到極低的藥物成癮性,不影響其他生理功能,長期使用也不會有藥物依賴風險,所以也是唯一一類“非精二”安眠藥。
正確使用助眠藥物
會影響藥效的食物
失眠的藥物治療期間還需著重關注食物與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。牛奶等高脂食物會“裹挾”藥物,導致藥效發揮時間推移,藥效整體減弱。也就是說,不建議牛奶與安眠藥同服,也不建議睡前兩小時再吃高油高脂的食物。
西柚(以及葡萄柚)會抑制肝臟中代謝藥物的關鍵酶,導致助眠藥物在體內蓄積;酒精本身就有中樞抑制作用,會與藥效疊加,這兩種食品都可能引發過度鎮靜、頭暈等不良反應,也需要注意規避。
初次使用雷生類藥物應該注意什么?
不過,如果是長期失眠且已經用藥的患者也得注意一下,由于新藥的藥物機制和傳統安眠藥截然不同,所以換藥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,應該先保持原有劑量不變的同時加服一片新藥,同時每周減少原藥物四分之一的劑量,直至完全替換為雷生類藥物,以減少反跳性失眠,或者藥物戒斷反應的發生。
人體對于新藥有一個適應過程,通常在連續用藥一周左右會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效果,如果初次使用助眠藥物療效不理想,可以先不要急于再次換藥或是停藥,而是堅持用藥一周左右,再進行評估。
本文專業指導: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內科三病區 張巍診療團隊